企业频道

当前位置:企业 > 爱心联盟 > >正文

晴暖九重沁晚霞 记全国先进敬老院长李晴光

2014-11-05 15:39:00 来源:当代商报 编辑: 当当

  晴暖九重沁晚霞

  ——记全国先进敬老院长李晴光

和乐融融的安定敬老院


李晴光与老人们亲切交谈


辛勤劳作,只为那抹夕阳红

  ◆◆ 记者 廖海波 通讯员 黄雷军 程朗兴

  有一种情怀叫“大爱”,这种美好的情怀,像花,美丽迷人,像歌,悠远动人,像酒,历久醇香。

  有一种守护叫“坚持”,用生命守护夕阳,从此,大道之行,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新时代的崇高风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新一届政府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注,由此可见一斑。

  李晴光,平江县安定镇敬老院院长,就是这样一个追梦人。

  21年如一日,舍小家顾大家,舍家人为老人,不图名利,少说多做,从白手起家到设施齐全,从一座一无所有的荒山到几经改扩建的敬老院,如今年过花甲的他依旧坚守在他挚爱的岗位上,用信念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高贵品质,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赞歌。

  勇挑重担创乐院

  走进安定镇敬老院,只见院内地面纤尘不染,花木葱茏绚丽,园圃里蔬菜碧翠鲜嫩,圈栏中的生猪肥硕壮实,卧室内物品摆放有序,被褥叠放整齐,院内老人有的拉二胡,有的唱花旦,有的在健身器上锻炼……一派怡然自得、其乐融融的景象。

  上世纪90年代初,肩负着镇党委、政府的重托,当时在安定镇林场上班的李晴光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放弃了相对轻松的工作岗位,挑起了建设敬老院的重担。

  要当好敬老院院长,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除了细心、爱心和耐心,还要有担当、有魄力,有毅力、有付出……面对着一座荆棘丛生的荒山,李晴光深感担子重,压力大。

  “要为老人构筑起一个温馨之家,让他们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度过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这是李晴光一直的动力。

  把敬老院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按照“花园式建设,人性化管理”的原则,努力把安定敬老院打造成为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规范、集娱乐和养老功能为一体的高标准农村敬老院,不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李晴光下了“不把敬老院办起来、决不收兵”的死决心,并制订了敬老院初步发展规划,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关系,不分昼夜,四处奔波,向上级争投入,向部门争支持,向社会争帮建,终于在1992年冬建成一栋能容纳50人的崭新敬老院,当年即住进了36位五保老人。

  但李晴光并没有沾沾自喜于所取得的成绩,他深知全镇仍有许多需要照顾的孤寡来人居无定所,需要他继续付出不懈的努力。正是抱着这种终身为老人服务的决心和毅力,随后10余年间,在李晴光的多方努力下,敬老院先后三次进行改扩建,四处筹集的400多万元建设款,每一分都凝聚了李晴光的心血。

  如今,全院总占地面积达200多亩,其中建筑面积5430平方米,院内有林果园、养殖场、鱼塘、菜地,有舒适的老人公寓住房103套,餐厅、医务室、办公室、洗漱室、卫生间一应俱全。为使老人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院里还添置了彩电、音响设施和各类棋牌,订阅了十几种报刊杂志供老人们日常娱乐阅览,并建起了健身室、活动室、娱乐室等精神文化生活场地,全院固定资产已达2400多万元,现有老人102名,基本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亡有所葬,真正建成了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生活舒适,能让老人安享晚年的幸福乐院。

  艰苦奋斗谋发展

  养老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建院容易,养院难,一个入住老人,伙食费、医疗费、零花钱以及服装被褥等直接费用,再加上人员工资和管理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税费改革前,敬老院的资金主渠道是乡村统筹,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老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

  为了改善老人的生活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院长李晴光当家理财的原则是,在确保入住老人正常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精打细算巧安排,能省一分是一分,一手抓节约开支,一手抓生产自给。

  他坚持不等不靠的思路,积极探索,每天起早摸黑,一把锄头,一桶粪,带领敬老院工作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因地制宜的抓好荒地开发工作,共开发板栗80亩、柑橘40亩、菜地7亩、鱼塘100亩,每年能创收8万余元,院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安全、放心的绿色蔬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收养的五保老人增加,管理费及供养费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重,面对这样的困境,院长李晴光大胆创新,主张“开发场园,以园养院”,通过协调,开发建设了养猪场和养鸡场,并亲自带队到大型养殖场学习,引进良种和先进养殖技术。为丰富老人院内生活,他还带着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种菜、喂猪、养鱼,让老人在发挥余热之时,增添生活乐趣。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每位老人的心声,也是我无悔的选择。”作为院长,李晴光每天都为敬老院工作的正常运转而起早贪黑,每时每刻都在为老人们的饮食起居而忙前忙后。工作上,他坚持以院为家,与院民们同吃同住,亲自下地种菜,养猪养鸡,从不嫌脏和臭,不怕苦和累;生活中,他总给予老人无微不至地关怀,用勤劳、孝顺和无私,擎起伟大了的敬老事业梦。

  目前,全院做到了吃肉基本不要买,蔬菜自给有余,每年还能对外出售生猪200余头、正宗土鸡300余只,真正实现了蔬菜、瓜果、肉蛋等副食品自给自足,有效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殷实了院办经济,以园养院的目标基本实现。

  阳光管理促规范

  敬老院建设是民生工程,建设好更要管理好。多年来,安定敬老院严格《农村敬老院建设和服务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建立健全了敬老院规范管理保障机制,积极开展敬老院规范化和人性化管理工作,让入住老人有一个舒适温馨的“家”的感觉。

  李晴光就是一位贴心的“大管家”,精心地照顾每位老人。担任敬老院院长以来,他一直不遗余力地贯彻落实上级五保供养政策,保证院民吃饱穿暖住得舒。

  敬老院工作的特点一是烦,二是累,三是脏。要让每一个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关键是要使大家对老人有一份爱心,对岗位有一份热心,对敬老养老事业有一份诚心。李晴光首先用自己处处关爱老人的模范行动,言传身教,让大家逐步认识敬老院工作的重要,懂得尊重老人、关爱老人。

  思想工作是动力,制度约束是保证。为进一步强化敬老院规范化管理,他健全完善了管理、生产、财务等各种规章制度,以制度抓服务,管理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合理分配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分工,护理服务包房间、包院民服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这些规章制度,他一方面带头执行,一方面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推行院民自治,以民主管理促发展,积极引导院民参与日常及行政事务管理工作,选定8位院民组成管理委员会。5000元以上的财务开支必须通过院委会讨论通过,10000元以上的必须上报镇政府审批。每月向院民公布财务开支情况,自觉接受院民监督,确保院内事务公开透明,在阳光下运行。

  同时成立“院民议事小组”,定期召开院民会议,老人们可以随时向敬老院传心声、提建议,让服务人员及时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李晴光从不因个别老人提的意见不实而纠缠,总是努力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笑脸相待,从不存陈见。

  管理出成果、出效率,现在,敬老院的全体工作人员工作勤奋、踏实,整个敬老院从内到外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时时处处有人管理,重点监护对象24小时有人服务。

  细心呵护见真情

  “敬老院就是我们的家,越老越享福,是我们舒适、安逸的生活乐园。”蓝瓦白墙的养老公寓,环境优雅的休闲院落,敬老孝老的亲情服务,使住在这里的孤寡老人整日乐得合不拢嘴。

  入住的老人来自四面八方,性格有异,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李晴光要求院内的职工必须是富有孝心、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热爱老龄事业者,做到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春风化雨般地开导、调理,将老人服侍得舒舒服服……现在的安定镇敬老院,已是一个温暖和睦的大家庭,大家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和乐融融。

  为了使大家相处和谐,李晴光还组建了一支“孝心服务队”,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情趣差异和需求层次,提供人性化、保姆式服务,经常不定期地开展心理疏导,帮助老人们排解心理上的障碍。

  “侍奉老人要把心窝子都掏出来,用爱心打动他们”,他总是把老人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以心换心,以细微的言行去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感化他们,使每一个进院老人感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叶理周老人住进敬老院之前,从来没有庆祝过一次生日,李晴光院长在其生日那天,亲自下厨,包饺子,炒了几个拿手菜,并将其兄弟、侄子邀请到敬老院,共同庆祝老人80大寿,让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老人生病时他亲自看护、换衣换裤、喂汤喂药、料理起居。付右连老人因中风瘫痪在床,无人照顾,入住敬老院多年来,李晴光每天按时按点喂药喂饭,端屎端尿,即便有时外出,总要对服务人员千叮呤万嘱咐,回院后总不忘第一时间到老人床边看看,一直到老人去世,他细心周到的关怀从未间断;老人们去世后他亲自擦洗遗体,戴孝守灵,按照风俗办理丧事,让老人们走得有尊严,院里的老人们都说:“亲儿女也不过如此,不是孝子胜似孝子”。

  多年来,正是这份忠诚,这份责任,这份热爱,这份奉献,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安定敬老院相继获得“湖南省三星级敬老院”、“岳阳市模范敬老院”、“岳阳市文明敬老院”、“岳阳市示范敬老院”、“岳阳市先进敬老院”等荣誉,并且连续22年被评为“县级先进敬老院”。院长李晴光相继获得“全县道德模范”、“岳阳市十佳敬老院长”等荣誉。今年10月,李晴光还被评为“全国先进敬老院长”,是岳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敬老院长。

  “让每一位五保老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天伦之乐,安享晚年,这是我最大的幸福。”在李晴光心中,关于幸福的理解是那么的真切而朴实。

  对安定敬老院的老人们而言,李晴光是亲人,是守护者,是他们拥有幸福晚年的希望。

  “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为社会担责,为儿女尽孝”,李晴光用自己的行为,为人们树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新闻排行

推荐新闻

精彩推荐

图说湖湘

陈键锋获颁亚洲最佳演员 《我们的千厥歌》热拍
从零到身价百亿 范治昊和他的太格集团
男子娶4妻受审喊冤:没过上一天俩老婆的生活
业内揭伴娘生意链:要开放漂亮 曾雇小姐当伴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