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常德一带的人民就有“贮精粮,曾瓦甘醇”;春节大摆春台席,约亲朋戚友置美酒与之会饮的习俗。可见,酿美酒款宾客早已成为常德人民的乡风民俗,且世代相传。常德是一座名城,八百里是一瓶好酒,因名城而名酒,因名酒而名城,这两者早已水乳交融,彼此成就,共同见证。名城与名酒的结合,印证了一个企业和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印证了一瓶好酒与广大顾客的牵手与希望。
核心提示
洞庭湖西,沅水之滨。从家庭小作坊到现代化大生产线,从湖南白酒行业的无名小辈到湖南名牌产品,湖南著名商标,从自产自销到构建现代市场营销网络……春秋几度,十年磨剑。常德八百里酒业有限公司座落在名酒之乡——常德,秉承“做人、做好人、好好做人,酿酒、酿好酒、好好酿酒”的企业经营理念,不断实现新的跨越,迈向新的高度,通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酒类、食品饮料类的深加工企业。成为了沅澧乃至潇湘大地知名的白酒品牌。
湖南八百里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贺胜忠(左)陪同中国著名酿酒大师鲍沛生(右)参观考察企业生产八百里酒系列产品参加第89届全国糖酒会(武汉)现场
从作坊到腾飞
酿美酒款宾客是常德人民的乡风民俗,且世代相传。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被贬到这里十年,写下了上百篇赞美常德和常德美酒的诗文。陶渊明、李白、韩愈、苏东坡等著名诗人也都来这里游览,并写下了不少歌颂常德八景和其他名胜等脍炙人口的诗篇。常德“八景之一”的“崔婆井”位于常德府以西30里的河袱山上尚有遗址可考。传说这个庙里住着一位身怀绝技的崔氏老妪,她有一手高超的酿酒手艺,能将喷涌而出的泉水酿制成美酒,堪称琼浆玉液。相传,古时一云游道士张虚白到此饮酒后,曾做诗赋赞曰:“武陵溪畔崔婆酒,天上应无地下有。南来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老妪香菊古瓦盆,当时胜入杏花村。”至今广为流传。八百里的酿酒工艺就是继承这一古老方法和演变而来。
回首八百里酒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艰苦创业的难忘岁月。1997年,来自鼎城区农村的贺氏兄弟深受江浙一带民营企业“前店后厂”发展模式的启发,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精确论证之后,凭借此前经商赚得的第一桶金,在鼎城区武陵镇小圆盘附近租赁了一家小厂几间标准的食品厂房,开始了酿酒创业历程,开始从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变,将自产的系列酒品定名(八百里),贺氏兄弟的实业家梦想在租赁来的手工作坊里开始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