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频道

当前位置:企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走 龙 脊

2014-01-08 14:21:12 来源:当代商报 编辑:

        三

        金坑往北,群壑汹涌,万木葱茏。

        26至35度的坡度,把一条荡气回肠的水泥马路悬在我们头顶。这就是龙胜县和平乡平安村,古龙脊梯田所在地。平安为壮寨,梯田分布在海拔300米至1100米之间,是人迹罕至之地。与江西赣南、广东梅州等地的“客家人”一样,平安壮民同样被时乱逼进“深山”僻壤。“寻得桃园好避秦”,龙脊人其实就是广西的“客家人”。当年饱经战火与逼迫的他们举族南迁,把家安置深山老林,自然屏障使他们有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休养生息,有了从容融合这片土地的缓慢过程。

        平安和金坑的先民凭着智慧与勤劳在方圆66平方公里的山区开凿出有“天梯”之称的梯田群落,同时他们居住的全杉木结构木楼是桂北最典型的“杆栏式”建筑。与“客家围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又被称为“世界民居奇葩”。

        逗留平安山巅,跟前这座规模宏大的壮寨吊脚楼,已被主人改成了客栈。清澈的小溪旁,高耸入云的红豆杉下,一身庄家行头的老婆婆和年轻的家庭主妇,用木凳支一块木板,摆上清香的龙脊茶,红红的龙脊辣椒,沁人心脾的“东方魔水”——龙脊水酒。刚刚落脚,主人就招呼我们品尝。

        龙脊人的智慧早超出了梯田,他们保存了“农耕文化”的完整格局,自给自足却绝不闭塞。在金坑,碰到年轻的少女和妇人用背篓装上自己的绣品:服饰、抱枕、钱包、壁挂、围巾这些现代气息浓烈的编织物,向过往游客一一展示,她们并不叫卖,客人却忍不住掏腰包。据说劳作之余,龙脊土著会身着民族盛装,跳起龙脊铜鼓舞、师公舞、打扁担这些古朴舞蹈。可惜,我们无缘目睹。

        四

        同一条山道,我们走马观花,龙脊人走了数百年。他们精心营造的梯田景观,四季截然不同。隆冬这个阴沉无雪的日子,我们与“春飘银带,夏滚绿波,秋叠金塔,冬砌白玉”的胜景失之交臂,遗憾与失望不免涌上心头。其实,没有季节装饰的梯田也让人感动,近乎荒凉的千层梯田岿然矗立,那不是印记时代斑驳的血色和古铜脊梁吗?

        在金坑半山腰的那个风雨亭小憩时,才正视身边沉默寡言的导游,一个精瘦、矮小的中年男人,一路上都背着朋友的小孩。导游姓潘,五十二了,十年前妻子病故,一直独身。儿子在外打工,女儿也嫁到了山外。导游要种几十亩田,油菜、水稻轮播,作物成熟后,挑到山下脱粒收藏,年头至年尾,就在山上摸爬滚打。这些年搞旅游开发,耕耘主要为了观赏,效益并不好。像老潘这类本分人,除了田土,就靠做导游赚点开支。每个月轮一天,旺季有时一天能上两次山,淡季就难说了。

        走出风雨亭,导游重又沉默,把小女孩背到背上,利索地走到队伍的前面。问他是否考虑再娶,他只是笑笑,尔后看不出一丝表情。也许,在龙脊,数百年形成的简单生活模式已经令他心如止水,不再有所触动;也许,他每天都会被人垂询、被人关心,尔后被人遗忘……

        人文旅游几近演变为名人旅游的今天,不少旅游区本地并无特色人文,或者根本没有土产名人,可开发者会匠心独运,就是上溯数千年,也要傍个始祖什么的。龙脊不会攀龙附凤,它向游客捧出的永远是原始的质朴甚至木讷。是的,无论你抱着怎样的目的,怀着怎样的热望,无论你给龙脊带来多少喧嚣与热闹,龙脊都是恬淡安详的,这给现代人一种距离感。就算你踩在金坑盆地的始祖田上,龙脊离你依然很远,终究,我们只是猎奇的过客。

        走读桂北,从桂林到龙胜,从龙胜到资源,沿途的山间都能看到依山而造的梯田,但是远没有龙脊梯田的气势。灾难与与智慧相生,龙脊人创造的是令现代文明汗颜的生存奇迹和农耕文明。这种反差,吸引住世人的目光,中外游人纷至沓来,而龙脊子弟却一批批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真不知道,再过若干年,还有多少龙脊人能够重拾稼穑?

新闻排行

推荐新闻

精彩推荐

图说湖湘

陈键锋获颁亚洲最佳演员 《我们的千厥歌》热拍
从零到身价百亿 范治昊和他的太格集团
男子娶4妻受审喊冤:没过上一天俩老婆的生活
业内揭伴娘生意链:要开放漂亮 曾雇小姐当伴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