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长沙兵乓球厂创业史
原长沙兵乓球厂厂址。
3000年前,楚国先王熊绎率领他的家族,身着草衣,手持石斧,在洞庭湖两岸广袤的土地上披荆斩棘,创建了一个强大的楚国。历史上所说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就是指这的这件宏伟的业绩。后来,人们也常常引用这句话,,把它作为“艰苦创业”的同义词。可是,有谁能想到三千年后的20世纪中叶,一支由54名手工业工人组成的队伍,在基层党支部领导下,从他们的母厂——长沙牙刷角梳社带来的19000元资金和1960年湘春路旧厂址赛璐璐车间发生的火灾里抢救出来的残缺不全的设备,就在古代楚国故土的长沙市南郊二豹子岭一座杂草丛生,破棚漏屋中,建成了我省第一家赛璐璐制造厂和后来依此发展成的长沙兵乓球厂。
追踪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后来促使中美建交的银球外交,不能不想到生产“菊花牌”,且畅销国内外的兵乓球生产厂家——长沙兵乓厂。该厂从诞生之日起就为省生产出了第一张赛璐璐片、第一个兵乓球,第一箱氨基塑料原粉和第一卷聚氨酯泡沫塑料,并分别投入大批量生产,为发展其他工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和应有的贡献。
上个世纪的60年代,在三面红旗,总路线、人民公社,大跃进的鼓舞下,三湘大地诞生了不少工业厂家,他们都是在荒山僻野里开拓发展出来的工厂,像长沙化工机械厂,长沙东风钢厂,红旗织布厂,长沙冲剪机床厂等等。
而长沙兵乓球厂便是诞生于这场革命大风暴中。
长沙兵乓球厂的前身是1958年由几十名中年妇女组成的长沙牙刷角梳社属下的一个新建车间:赛璐璐车间划分出来而建成的一家小型工厂。
1959年下半年,原厂址归属为长沙牙刷角梳社农场基地,1960年规划在此荒地上筹建长沙赛璐璐厂。
1971年,经主管部门长沙市二轻工业局决定,该厂厂名由“长沙赛璐璐厂”更名为“长沙兵乓球厂”。1979年,该厂行业归口隶属于长沙塑料工业公司领导。
赛璐璐,是当年由国外传入中国后的译名。它是一种易燃易爆,用于兵乓球生产及其他民用小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料。由于此前在湘春路旧厂址的赛璐璐车间发生过一次重大火灾,加上车间原本房屋简陋,生产场地狭小,无力扩大再生产,1961年由当时的主管部门长沙市手工业联社批准迁址到南郊二豹子岭农场基地筹建赛璐璐新厂房。
60年代的南郊二豹子岭,远离市区20多华里,是一处荒芜人迹的地方,那里杂草丛生,荒塚遍地,仅有的几间草棚,是原农场的看守和工具堆放处,54名职工服从组织的安排,卷起铺盖离开了繁华闹市,来到这荒芜郊野,住进了棚房。在党支部带领下,肩挑车推运来砂石,砖瓦建筑材料,破土挑方,自己动手兴建厂房,很快就盖起了一栋面积为240平方米的车间,利用分厂带来的19000元资金和从分厂前那场大火中抢救出来的残缺不全的设备,迅速地恢复了生产,并且是边生产,边建设新的厂房和办公楼。职工们全是在生产之余,义务参加建厂劳动,虽累,但却全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