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玛琳是什么物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打开了《英汉宝石词典》,它是这样描述的:To-ermaline,碧玺,电气石,矿物学中称电气石。碧玺一词系工艺名称或中国商品名称,据说名源于波斯古地名比及扎克(意为“红宝石”)。电气石是一种含硼及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矿物。化学式:Na(Mg,Fe,Mn,Li,Al)3Al6(Si6O18)(Bo3)3(OH,F)4.本石为十月诞生石,象征内心欢喜与安乐。主要产于巴西、缅甸、斯里兰卡、印度、马达加斯加、前苏联、瑞士、泰国、美国等。我国边远地区也有该矿石的分布。通过以上的描述,可见,托玛琳是一种宝石。自古以来,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莫过于宝石。宝石常常被人们比作贞洁少女的泪珠、夏夜天空中的繁星、圣人智慧的结晶。佩戴它象征着勇敢、坚定、富有和永远不变的爱等等。现今,宝石以它自身固有的美和巨大的经济价值,越来越诱人,越来越有魅力。
晶莹无暇的钻石、火一般热烈的红宝石、天鹅绒一样色泽柔和的蓝宝石和闪耀着猫眼奇光异彩的金绿猫眼石,把这个世界装扮得美不胜收;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这些稀世珍宝不仅可以用来做美丽的装饰物,而且可以用来改造自然,改造被污染的环境,促进人们健康。托玛琳——Tourmaline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托玛琳的传奇故事
在巴西偏远的宝石矿区,环境恶劣,为了预防疾病,各矿山每年都要评选年度医疗费用等节约支出的优胜者。令人吃惊的是每年评选出的优胜者都是托玛琳矿山,而且医疗费支出远远少于其他宝石矿山。在托玛琳矿山中,未被选中用于宝石的不透明矿石,最初是作为废物垃圾倾倒出去,而堆在野外的牧草地中,后来人们发现,堆积有托玛琳的地方,牧草长得特别旺盛,要比其他未堆托玛琳的地方高出一倍,而且充满生机,发现者们经过多年观察,得出同样的结论,证实托玛琳确有促进植物生长繁衍的功效。
托玛琳,最早发现于斯里兰卡,16世纪初,它就与钻石、红宝石一样受到珍视,有的呈黄色、红色、绿色、粉红色、黑色、紫色、白色,后来又发现彩色,像西瓜一样,外围为绿色,中心部分为粉红色。
1880年,法国的皮埃尔居里兄弟在一次偶然的实验过程中发现,该种宝石会在两端积聚电荷,产生电性两极,与永久磁铁的永久磁性相类似,托玛琳具有永久电极的性质,而且通过外界测定,两极的静电压相当高,但因其电阻很大,表现出的电流值并不大,数量级为0.06mA,与人体的生物电流相当。这种电学性质,对改造环境很有意义,加之托玛琳又能辐射4~14微米的远红外辐射,故而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传18世纪有这样一个故事发生在欧洲:在一个温暖的夏天,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几个小孩在玩荷兰航海者带来的石头,发现这些石头在阳光下出现奇异的现象,就叫他们的父母来看,惊奇地发现这种石头具有一种能吸引或者排斥轻物质(如灰尘、纸屑活革屑)的力量。因此,荷兰人把这种石头叫做“吸灰石”。后来证实它就是矿物名为电气石的托玛琳,因为它一则能吸附细小的纸片,二则是带电的石头,故美其名曰“电气石”。
经考察,我国在644年唐太宗征西时就得到过这种宝石,并刻成印章,比斯里兰卡早1000多年。在清代的皇宫中,就有较多的碧玺饰物。据清朝的典籍中记载,慈禧太后殉葬品中,其脚下踏着一支碧玺琢刻而成的莲花,重量达1056.25克,价值白银75万两。
在《清会典图》中也将碧玺称为“碧”;《天海虞衡志》中称其为“碧霞”或“碧洗”;在俄罗斯,碧玺也被称为“西伯利亚石”。
现代的宝石市场中,蓝色电气石、杂色电气石和电气石猫眼,其中红色电气石最受人们欢迎。但是,在21世纪,最受欢迎的确不仅是这些五光十色的宝石饰物,而是广泛用于环保、健康事业的比饰物更有价值的新用途,让托玛琳这种宝石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托玛琳的五大功能
托玛琳的五大特性之一高效的远红外
红外线是指波长在0.76—1000微米之间的电磁波。医学上把2.5微米以上的红外线称之为远红外线。介于4—14微米的远红外线与人体的辐射相匹配,能产生温热效应,促进核酸(DNA)的代谢,活化了组织细胞,改善了微循环,从而提高人体的自愈力、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人体健康。
托玛琳的五大特性之二释放负离子
托玛琳能自动地、永久地释放负离子;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及日本十几年的应用,证实负离子可使人体的氧自由基无毒化,同时使人体体液呈现弱碱性,并能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是人类长寿的保证。
托玛琳的五大特性之三产生生物电流
托玛琳产生的生物电流正好与人体自身的微弱电流相匹配,能引起人体生物电的生物效应,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对心脏节律和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有改善作用。
托玛琳的五大特性之四富含微量元素及矿物质
托玛琳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中镁、铁、氟等元素均能对人体健康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托玛琳的五大特性之五理想的抑菌力
托玛琳能有效的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除臭效果明显。
摘自东华大学出版社《环保与健康新材料——托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