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频道

当前位置:企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上海灿虹企业董事长沈维龙做客《奋斗》

2015-11-25 14:09:59 来源:当代商报 编辑: 露露

  近日,上海灿虹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做客《奋斗》节目,与我们一起分享了他三十年的创业风雨飘摇路。

  雄心壮志 创业抒怀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句话很喜欢“理想不是说说而已,它需要你拿整个人生来交换”。沈维龙就是如此。90年代末期当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化纷纷改制的浪潮下,中国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就是这样纷然而至,而沈维龙就是其中一位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我们说他是一位充满故事充满传奇色彩的企业家,60年代在他参军期间就参与“援越抗美”战争,转业后也曾连续多次是上海闵行区的人大代表与党代表,亦获得过三次“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等。因此他也被有关部门授予“百佳军旅英模人物”的荣誉称号。然而如此多的殊荣也没能阻止他的创业梦。1985年,他向党委政府自荐创办了上海虹桥机箱厂,开始了他的创业旅途。

  节目刚开场当阿丘老师问起沈维龙1985年他是靠什么起家时,沈维龙显得有些小小的颤抖,谁也不会想到现如今总资产超过10亿的一个企业,当年仅仅靠着8万块钱起家创业,而在他刚接管机箱时厂子还俨然是一个农机修理站,不到20名的维修人员、几间简易的棚户房、没有像样的设备厂房、也没有好的业务等等。也许是军人出身的沈维龙骨子里就带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军人精神,在面临这样穷困潦倒的情况下,沈维龙和他的团队制定出了“五个同步”(厂房建设、设备引进、产品开发、技术培训、农机服务)的方针,开始了一个创业梦。老天总是眷顾那些不抛弃不放弃的勇士们,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随后第二年来厂参观的同行们都喜称他们的效率之高,发展之快是“深圳速度”!

  企业要发展困难总是有的,沈维龙和他的上海灿虹机箱厂在经历了公司的两次更名,三次大转折即1985年-1988年三年创业;1988年-1998年的十年奋斗成就了一个行业内的知名企业;1999年-2005年6年的创新转型成为一个跨行业的企业投资管理公司之后终于有了今天的上海灿虹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大胆改革 节节攀高

  谈及企业的转型发展,沈维龙向我们阐述了他当时为企业制定的规划和他的新经济模式——2.5产业,也称为楼宇经济。他利用上海城市化扩展的形势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导向,把企业改造成一个园区,并引进了一百多家港澳台、长三角及全国进入上海的企业去提供服务,专门用来从事产品研发、试制、培训、展示、销售的基地窗口。而沈维龙的这种新经济模式也逐渐被社会认可,很多企业都纷纷效仿。为公司自身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所有人的成功都不是理所当然、一蹴而就的,沈维龙也不例外。他也会遇到困难,他的困难就是每前进一步都要遇到困难,而每次困难解决之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一大步。特别是在企业体制改革、改制阶段,他头脑冷静果断提出“任何改革要体现员工的利益,职工人人是企业的主人”。他让企业的每位员工都可以入股并能分层持股,这一举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响应。而这恰恰成为沈维龙打开企业改制大门的金钥匙。

  运筹帷幄 志在千里

  你不能否认沈维龙确实是一个让人惊讶、给人力量的企业家,在他的身上你总是能感受有限到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他将他的军人作风和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让上海灿虹企业投资管理公司在三十年风雨激荡中走得越来越矫健。现在的灿虹已经不是1985年那个连厂房都没有、设备都不齐全的机箱厂,现如今的灿虹拥有三栋4.5万平米的商务大楼,为12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每年的收入都将近5千万元。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园艺公司、科技公司、互联网项目等等。这些东西都在见证着灿虹一步步走来的足迹。

  节目接近尾声的时候沈维龙跟我们分享了灿虹的企业指导思想——“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二十一世纪所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他的座右铭:“奋斗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

  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沈维龙也跟大家娓娓道来,利用目前效益好、资金顺畅的优势,接下来他们将投资中小企业、高科技产业(目前已投资一家机器人公司),2016年计划上市。

  我们相信这些计划会很快变为现实。就像三十年前创业之初一样,努力追求不放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预祝沈维龙和他的上海灿虹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能够再创新高,举杯共赢下一个三十年。

新闻排行

推荐新闻

精彩推荐

图说湖湘

陈键锋获颁亚洲最佳演员 《我们的千厥歌》热拍
从零到身价百亿 范治昊和他的太格集团
男子娶4妻受审喊冤:没过上一天俩老婆的生活
业内揭伴娘生意链:要开放漂亮 曾雇小姐当伴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