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造血”并重。三墩敬老院老人在果园里辛勤耕耘
城关敬老院丰富的业余生活
民政部李立国部长调研平江社会救助工作
省民政厅副厅长唐白玉、法规处处长李鄂辉在平江授课
◆◆文/图 记者 廖海波 通讯员 余细怀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承载着人们对宽裕殷实、安康幸福生活的期许与向往。
“碧水环廓,幕阜叠翠”的平江,辖27个乡镇,108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90万。由于地处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水平较低,是岳阳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
社会救助工作关系百姓冷暖,关乎公平正义。近年来,平江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明确重点,规范常规,强化亮点,实现了救助范围覆盖城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操作程序科学规范、困难群众应助尽助的目标。
65000名城乡低保户应保尽保,7641名农村五保户温情供养,社会救助网全覆盖,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创新机制亮点频现……老百姓的生活就像和煦冬阳下盛开的菊花,每一片花瓣都开心地舒展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绽放在平江城乡的每个角落。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沐浴阳光、享受幸福,已成为平江这方红色热土动人的主旋律。
一掬深情润民生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走进该县三墩敬老院,花坛中“万年青”葱翠欲滴,园圃里蔬菜碧绿鲜嫩,猪圈内生猪肥硕壮实,三五成群的老人或坐或转,悠闲自得,温暖的阳光洒在宽敞的大院,一个和谐、温暖、幸福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我们在这里,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干净,还常能参与劳动锻炼,身体好着呢。”78岁的四美村五保老人罗招良难掩喜悦之情。
2014年,平江县全面完成省市规定的为民办实事任务,至12月份,城市低保确认12700人,人均补差达到250元/月,农村低保确认52300人,人均补差达到107元/月,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9567.9万元;农村五保确认7641人,分散供养标准达到2640元/年,集中供养标准已达到5040元/年,全年共发放五保金2021.2万元;完成了大洲乡、加义镇、瓮江镇三所敬老院的改扩建工程。
农村低保落实应保尽保。基于全县农业人口基数大、贫困面宽的实际情况,2014年,在省厅市局的支持关心下,平江县强力推进农村低保应保尽保。落实《办法》要求,强化乡镇职能,坚持村评乡审县批工作流程,全县新增12300名低保对象,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
低保“阳光行动”有效推进。全县27个乡镇按照省厅市局统一部署,广泛宣传动员,落实低保专项整治精神,同步展开城乡低保“阳光行动”,以乡镇为单位排查清理关系保、人情保等错保对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全县共清理出900多人。
农村五保清理成效明显。从2014年9月上旬开始,平江县救助局按照局党组的安排,抽调工作人员展开农村五保清理工作。经过2个月的进村入户调查,全县共清理出死亡和不符合政策条件对象570多名,将700名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供养范围。同时,缩短五保供养金发放周期,坚持半年发放一次,保障五保对象及时领取五保金。
城乡低保档案全面更新。全县5700多户城市低保对象,在2014年6月份年审结束后,重新办理新的申请审批档案,一户一档,一律增加家庭财产、收入申报等经济状况核对材料和核对程序,档案材料要求刚性增强。农村低保应保尽保的新增对象,都按新的标准建立了管理档案。
阳光善政保公平
2014年5月,国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正式颁布实施,按照法规的要求,前移社会救助窗口,提高社会救助水平,让困难群体真正感受到病有所医、难有所帮,检验着政府的责任担当与民生温度。
社会救助审核审批程序规范。平江县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程序,强化管理,在推进“民主评议”作法的同时,坚持乡镇审核受理和入户调查,加强民主监督,落实乡镇管理责任,审核审批不断规范。
推进低保对象网上公示。为强化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增添社会各界了解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渠道,在完善平江社会救助网的同时,主动将全县城乡低保对象救助情况在平江县政府门户网站上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社会救助信息库信息录入按时高质交帐。按照民政部统一安排部署,2014年,该县建立起全国社会救助信息库,全县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个人基本信息70000条全部录入信息库,信息录入进度和完成时间居全省前列,得到了省救助局的充分肯定。
信访接待和矛盾化解形成机制。信访处理和矛盾化解成为社会救助的一项重要工作。2014年,共受理来信来访、举报150多起,办理批示件29件,参加不定期抽查40多次,化解矛盾10多起,核查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客观评价。
完善更深层次的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制度,全面启动核对工作。去年,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平江县城乡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平政办发[2014]4号)文件,县编办发文设立城乡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公室,县民政局安排2名工作人员到岗,展开与人社、计生、房产等部门的信息核对工作。为推进核对工作,还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密切信息共享,开发系统软件,建立起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救助的准确率。
启动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和窗口搭建工作。为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精神,方便困难群众申请救助,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全县27个乡镇启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基本搭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制订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一门受理切实展开,转办教育、住房等非民政救助有所成效。
民生花开灿若霞
2014年3月15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视察平江县民政工作,在观摩城关镇月池塘社区救助平台、了解全县救助工作整体情况、走访低保对象家庭后,对全县救助工作成绩和作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救助政策宣传和培训多层次展开。一是坚持救助专干业务培训。在3月份对全县各乡镇民政办救助信息员进行培训;在5月份救助局各业务办公室负责人对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系统的业务辅导;二是以县委政府名义培训乡镇长。以县委政府名义邀请省民厅唐白玉副厅长、法规处李鄂辉处长来平江进行社会救助政策法规讲座,各乡镇乡镇长、民政主管、民政办主任、城关各社区主任、救助专干、局系统干部职工200多人参加了培训;三是制定实施方案,展开了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宣传,共印发宣传资料3.2万份,让新政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推进低保对象网上公示多元化。为强化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增添社会各界了解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渠道,在完善平江社会救助网的同时,主动将全县城乡低保对象救助情况在平江县政府门户网站上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多年来,该局坚持低保对象有进有出,保障金额有升有降的做法,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提升了社会公信力。
地毯式展开农村五保清理工作。从2014年9月上旬开始,救助局按照局党组的安排,抽调工作人员组成4个清理小组,展开农村五保清理工作。清理工作人员历时2个月,逐村走访五保对象调查。全县共清理出死亡和不符合政策条件对象570多名,将700名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供养范围。
为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进一步织密编牢社会救助安全网,解决城乡居民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平江为目标,结合实际制定了《平江县“救急难”救助实施方案(试行)》,2014年共向全县31个乡镇场发放“救急难”资金239万元,每户救助金额0.5-3万元,切实把这项惠及城乡特困居民的“民心工程”,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了困难群众手中。
“君子周急不继富”,在落实救助的同时,更要引导困难群众自救。该县民政部门在救助工作中,注重造血式的救助思维,加强对贫困群体的职业培训,为其提供就业援助、职业介绍等,提升他们的再就业技能。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救助,实行一站式管理服务,使困难群众不为饥寒所迫、大病所困、失业所忧、灾害所难,整体提高社会效率,增进公共福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救助思维上,既要给贫困者‘输血’,更要培养其自身的‘造血’能力,我们积极探索更为广泛的救助方式,通过政策扶持和多部门协调联动,让低保群体更有尊严地自食其力。”平江县民政局社会救助局局长刘细忠说。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多年来,平江民政人选择了奉献作为生命的底色,用爱心和真诚点燃着希望,用激情和梦想诠释着生命的另一层含义——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为社会担责,为儿女尽孝。
放眼平江,社会救助政策的全面落实,“贴心”的关怀如徐徐暖风,吹入千家万户,吹进百姓的心坎上,驱散了冬日那丝丝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