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条鲜活的鱼经过画家丹青妙手,一面被刷上颜料,拓印在画纸上。不到一个小时,大红、橙红、黑色三条鲫鱼,搭配着水草、虾,一幅生动的“水底一家亲”便在眼前活灵活现,尤其是纸上鱼的鳞和鳍等部位清晰可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样的作画形式现在鲜为人知,更别说将它打造成一件艺术品了,而85后美女书画家杨小雨不仅擅长鱼拓画,更将国画与之结合,雕琢出独特风味的艺术品。近日,我们见到了正在开源鑫城大酒店开设工作室作画的杨小雨。
探索研究用鱼作画
“2年前网上一则有关民间艺术的新闻,那是我与‘鱼拓画’第一次接触。”杨小雨介绍,10岁开始练字,12岁开始习国画,有着良好功底的她在第一次接触后,就对以鱼作画的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认真研究。三个月的时间,“买了很多鱼”,也废了很多纸张,终于摸索出一套方法:鱼的品种不限,但必须是有鳞的,挑选时要选取鳞完整的鱼。鱼必须洗净并擦拭干净,否则鱼身上的液体会影响上色和后期宣纸的处理。颜料或者墨汁太淡,上色时容易滑落;太浓,上色后容易干;太湿,宣纸容易破。上色的过程尽量一笔一道地完成,不要反复涂抹……
创新画出“杨氏”风采
“‘鱼拓画’古时已有,传统的也许一张纸上只有一只鱼,更多用作鱼标本或者工艺品。我就想着与自己擅长的国画相结合,使之成为一件艺术品。”杨小雨认为,因为拓印出来的鱼线条并不完美,有的人也许更偏爱线条清晰的画作。而它那淋漓活现的鱼鳞,是任何画笔的勾勒都比不过的,与国画相结合后,整体感更强,艺术美感更浓。
“‘鱼拓画’的过程观众很容易产生共鸣,很多人能赞同这样的形式甚至有兴趣学习。社会反响不错的话,会考虑教给他人。”她表示,坚持“鱼拓画”的同时,还将探索其它形式,“也许不久以后,还会出现“虾拓画”、“蟹拓画”等,大家一起期待吧。”
实习生钟源整理先用活鱼拓印到纸上,再上色作画,85后画家杨小雨作画别出心裁。曾诗怡摄
作者简介:杨小雨,本名龚晨霞,出生于198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现为湖南省直书画院会员、长沙市书法协会会员、长沙市美术协会会员、东盟书画艺术院理事,中国佛教文化书画院院士。从小爱阿好写字、绘画。至今书画作品广泛流传于台湾、香港及内陆各大城市。被称为极具潜力的当代年轻艺术家。被湖南卫视、经视、中国新闻社等数家媒体相继报道。在书法方面,在湖南省“招牌王”杨铁梁恩师的指导下,主攻行楷,主要以字的“稳”为特点,临王羲之、赵孟頫、柳公权、颜真卿等书法家的作品。在绘画方面,主攻国画,并有自己别具一格的“鱼拓画”与之相结合,受“湖南第一虾”许国华恩师和著名油画大师杨克起老师的细心指导和栽培,注入“齐派”元素,形成自己的风格。另有著名篆刻大师刘志伟老师、长沙第一任美术协会主席徐芝麟老师等名师的指点,使小雨对中国书画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小雨也立志将这条路走下去,虚心学习,为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