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湖南浩美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9月
一、项目由来
湖南省浏阳市龙王排钼钨矿位于浏阳市东约30km处,即浏阳市中和镇中和村。浏阳市龙王排钼钨矿隶属于浏阳市靖源矿业有限公司,该矿区最早于2005年9月设置了“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铜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2009年10月办理探矿权延续时,将探矿权人变更为“浏阳市靖源矿业有限公司” 。根据地质勘探程度,矿区范围内设置有两个探矿权。拟开发的矿段已完成了详查,湖南省地质调查院于2012年12月提交了《湖南省浏阳市龙王排矿区石龙坡矿段钼钨矿详查地质报告》(湘国土资储备字[2013]007号),2014年5月7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以湘采划发[2014]0014号文划定了浏阳市龙王排钼钨矿拟开采的矿区范围。划定的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由+650m至+45m标高,矿区面积0.95km2。浏阳市靖源矿业有限公司为办理浏阳市龙王排钼钨矿采矿许可证和对矿区资源进行有效开采,委托湖南华中矿业有限公司编制了该矿的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湘国土资开发备字[2014]048号),委托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进行了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决定按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可行性研究结果建设1500t/d的钼钨矿采选工程。该工程采矿拟采用地下开采、平硐+斜坡道开拓方式,房柱法采矿法;选矿拟采用粗粒预选抛废、磁选重选联合收黑钨、浮选收钼和铜以及白钨的原则流程,主产钼精矿,附产钨精矿和铜精矿。
二、工程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
浏阳市靖源矿业有限公司龙王排钼钨矿1500t/d采选工程。
2、建设地点
工程所在地位于浏阳市东约30km处,即浏阳市中和镇中和村。其中:
⑴ 选矿工业场地
厂址位于中和镇三元洞,南距中和镇8公里,西北侧约50m处即为采矿375主平窿。
⑵ 采矿工业场地:采矿工业场地位于375平窿口附近。
⑶ 尾矿库:位于选厂西南侧山沟,由库区、尾矿库排洪系统、回水中间池、回水加压泵房、尾矿输送泵房组成,设计基本坝顶标高330m,坝高33m,库容194.2×104m3。
⑷ 废石场:本矿为地下开采矿山,生产期间废石主要用于井下充填,少量堆存于废石场,废石场也容纳部分基建废石,根据就近抛废原则,废石场选址在平窿口南面附近,在堆存废石的同时也满足场地填方要求。
3、总投资
工程总投资19063.1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20万元。
4、建设工程性质
新建工程。
5、生产规模
钼钨矿采选能力1500t/d(49.5万吨/年)。
6、工艺方法与产品方案
⑴ 采矿:根据矿床赋存条件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平硐开拓方案。采矿方法为房柱法。
⑵ 选矿:根据粗粒预选抛废、磁选重选联合收黑钨、浮选收钼和铜及白钨的原则,采用粗碎—粗粒预选抛废—中碎细碎筛分—两段磨矿分级—磁选重选回收黑钨—钼铜硫等可浮再钼铜硫分离—白钨常温粗选再加温精选—精矿两段脱水的生产工艺。
⑶ 产品方案:
主产品:钼精矿,含Mo 47%,产量(干量)1336.5 t/a;
副产品:黑钨精矿,含WO330%,产量(干量)297.0 t/a;白钨精矿,含WO335%,产量(干量)148.5 t/a;铜精矿,含Cu12%,产量(干量)445.5 t/a。
7、工作制度
采场和选厂等主要生产部门及辅助生产部门实行连续工作制,年工作330天,每天工作3班。除破碎工段每班6小时外,其余工段为每班8小时。采场和选厂各职能部门实行间断工作制,年工作251天,每天工作3班,每班8小时。
8、劳动定员
本工程定员240人,其中生产工人170人(采矿作业人员96人,选矿作业人员74人)、机电后勤人员40人、管理及技术人员30人。职工主要为当地村民。
9、拟建工程主要内容
见下表。
三、产业政策合理性分析
1、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符合性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和第21号修正《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对钨、钼、锡、锑及稀土矿实行保护性开采,
拟建工程主要内容
类型 项 目 备 注
采矿主体工程 基本情况 拟申请开采的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面积0.95 km2,准采标高+650m~+45m,开采规模1500 t/a(49.5万t/a,主采钼矿,副采钨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
生产设施 ① 地下开采、平硐+斜坡道开拓方式,房柱法采矿;② 多数中段生产能力在600t/d~1070t/d之间,矿山1~2个中段同时生产,加上副产矿石,采矿可达到1500t/d(495kt/a)的生产能力,回采率约85%,贫化率约12%;③ 中段高度为25m,开采范围内中段划分为550m、525m、500m、475m、450m、425m、400m、375m、350m、325m、300m、275m、200m、175m、150m、125m、100m等17个中段,其中550m中段为回风中段;④ 375m水平以上采用平硐溜井开拓,主平硐设在375m水平,长533m,375m以上矿石通过溜矿井下放到375中段以后通过375m主平硐运输到选矿厂;375m以下采用斜坡道+辅助斜坡道开拓方式,斜坡道井口标高375m,井底标高100m,坡度12%,净宽3.4m,担负375m水平以下矿石、废石、人员材料的运输。一期在矿区西北部掘550回风平硐,井口标高550m,井下回风通过550m-375m总回风天井回到550回风平硐排出地表,二期在矿区东南部掘400回风平硐,井口标高400m,井下回风通过400m-100m总回风天井回到400回风平硐排出地表,形成一翼进风一翼回风井回风对角抽出式的通风系统;⑤ 矿山排水采用平硐自然排水(一期)及机械排水(二期)方式。
选矿主体工程 基本情况 ① 选矿厂位于采矿工业广场东南侧,钼钨矿选矿处理能力为1500 t/d(49.5万t/a),采用粗碎—粗粒预选抛废—中碎细碎筛分—两段磨矿分级—磁选重选回收黑钨—钼铜硫等可浮再钼铜硫分离—白钨常温粗选再加温精选—精矿两段脱水的生产工艺;②主产品:钼精矿,含Mo 47%,产量(干量)1336.5 t/a;副产品:黑钨精矿,含WO330%,产量(干量)297.0 t/a;白钨精矿,含WO335%,产量(干量)148.5 t/a;铜精矿,含Cu12%,产量(干量)445.5 t/a
生产设施 ① 破碎筛分预选车间:采用三段一闭路流程,中碎之前X射线分选,占地面积约1000m2;② 磨矿分级车间:采用两段闭路磨矿流程,占地面积约600m2;③ 黑钨选别车间:先强磁选再分级入摇床选获得黑钨精矿,占地面积约800m2;④ 浮选车间:采用钼铜硫等可浮再分离流程获得钼精矿和铜精矿;采用常温粗选获得钨粗精矿再通过加温搅拌脱药后精选获得白钨精矿,占地面积约1200m2;⑤ 精矿脱水包装车间:钼精矿和钨精矿采用三段脱水流程脱水,然后人工装袋待售;铜精矿采用两段脱水流程脱水,然后人工装袋待售。占地面积约600m2
公用辅助工程 工业广场 工业广场位于选矿厂北侧和东北侧,包括机修车间、材料库房、办公楼、化验室、生活区(含食堂、浴室)、变电室、炸药库等,具体如下:① 机修车间:占地面积约300 m2; ② 材料库房:占地面积约200m2;③ 办公楼:占地面积约400m2;④ 化验室: 占地面积约300m2;⑤ 生活区:占地面积约600m2; ⑥ 变电室:占地面积200m2,供电电源取自中和镇变电所。⑦ 矿山炸药库位于选矿厂西面约300m处,占地面积约300m2。
公用辅助工程 采矿辅助设施 ① 压风机房:占地面积约100m2,为井下采矿供风;② 机修车间、材料库房、变电室等:占地面积约200m2;③ 采矿工区办公室:占地面积约200m2
选矿辅助设施 ① 电热锅炉房:占地面积约100m2;② 机修车间、材料库房、变电室等:占地面积约200m2;③ 选厂办公室:占地面积约200m2
进场(厂)道路 矿山进场道路:长约3000m,宽6m,占地面积约18000m2
供水系统 ① 矿山生活用水取自山上溪水;② 采矿生产供水为经井下水仓及地面沉淀池澄清的采矿废水;③ 选厂生产供水为经澄清的采矿废水以及经尾矿库澄清的选矿废水,建设2座400m3高位水池
雨水截排沟 工业场地四周,长约2000m
环保工程 废水处理站 在三元洞尾矿库溢流水排放口建设废水处理回用站,其规模为3500m3/d,采用石灰-铁盐再回调pH法,占地面积约1000m2。
地面沉淀池 容积约300m3,用于井下废水的收集与沉淀处理,处理后用于采矿和选矿
废石场 废石场:位于375主平窿口南面约300m处,占地面积约3.8hm2,有效库容约90万m3,最大堆高约30m,可堆存矿山约6.1年生产期间的废石(包括选矿厂产生的预选块状尾矿堆存)
井下通风废气 采用湿式凿岩、喷雾、洒水等抑尘措施
选厂破碎筛分粉尘 采用洒水抑尘和布袋收尘措施
尾矿输送系统 选矿废水及最终尾矿通过加压泵和管道输送至三元洞尾矿库,输送距离600m~1000m
尾矿库 ① 三元洞尾矿库位于选厂西南面约500m处一山沟中。该尾矿库由有资质单位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可行性研究和安全预评价;② 尾矿库占地面积约0.11 km2,汇水面积0.55 km2,设计最终堆积标高+355m,坝高58m,总库容194.24万m3,有效库容165.11万m3,为四等库,可为本工程全部细粒尾砂的堆存服务7.5年;③ 设置有坝体排渗系统、库区排水系统和监测设施系统;库区排洪(水)系统采用排水井—排水隧洞的排水方式,可满足200年一遇防洪要求;④ 尾矿库采用粗尾砂上游法堆坝方式,在尾矿库溢流水排放口下游建有废水处理及回用站,尾矿库溢流水通过废水处理及回用站全部回用,选矿废水回用率约93.17%。
专用排水沟 ① 龙王排钼钨矿废水和雨水的排放,长约1500m,接入三元洞小溪;② 排水去向为:专用排污沟→三元洞小溪→南川河→澄潭江→渌水→湘江
因此,本工程属限制类项目。
本工程虽属限制类项目,但于2014年5月7日,浏阳市龙王排钼钨矿获得了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同意《湖南省浏阳市龙王排钼钨矿申请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湘采划发[2014]0014号),以及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对浏阳市龙王排钼钨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评审备案证明(湘国土资开发备字[2014]048号)。
2、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符合性分析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出:“禁止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湖泊周边、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区域内采矿。” 、“推广应用充填采矿工艺技术,利用废石充填采空区。”等。本工程所在地不属于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也不属于地质灾害危险区等生态脆弱区;工程井下废石部分回填采空区,部分废石出窿;选矿尾矿安全堆存于三元洞尾矿库内。因此,本项目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相关要求。
四、工程选址的合理性
1、交通、地理位置分析
浏阳市龙王排钼钨矿位于浏阳市东约30km,属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2′13″~113°52′58″,北纬28°08′45″~28°09′15″。矿山交通以公路为主,有混凝土公路至中和镇约10km,至文家市镇约16km,有省道S310从文家市镇通过,矿区到至大瑶镇约30km,自大瑶镇与国道G319(浏阳-萍乡高速公路)和G106等相连通,矿区至浏阳市城区55km、距长沙市城区120km。矿区范围内均有公路通达,交通较方便。
2、与环境敏感区功能的相符性分析
本工程位于浏阳河支流——小溪河与渌水支流——南川河(澄潭江)的分水岭(龙王排)的南侧,不在小溪河(株树桥水库)的集雨范围内。本工程拟申请的开采矿界北面距株树桥水库约2.5km,矿区开采标高+650m至45m,大部分高于株树桥水库正常蓄水位(标高165米)。根据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小溪河(株树桥水库)与矿区水力联系不密切。因此,本工程建设对株树桥水库几乎无影响。
工程运行期间的主要污染物——选矿废水,一般可以全部回用,从而实现废水的零排放。本工程风险排污时的纳污水体为三元洞小溪,然后将流经南川河、澄潭江、渌水等,最后进入湘江。上述纳污水体三元洞小溪主要具有排泄和农灌功能,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的Ⅲ类标准执行。
工程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无废水外排,即使在风险排污时有废水外排,也能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有关河流的水环境影响很小。
工程占用地为林地及部分山地,周边居民稀少,附近环境敏感程度低。
3、与湖南省、长沙市和浏阳市有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根据《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湖南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11月),浏阳龙王排钼钨矿不属于其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
在《长沙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长沙市人民政府,2010年11月)中,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分为重点、禁止和限制三类。其中重点开采区14处,禁止开采区10处,限制开采区23处。本工程不属于其中重点、禁止和限制类中的任何一类。
湖南省浏阳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10月编制有经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浏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其中将浏阳龙王排铜钼矿划入限制开采区。本工程位于浏阳龙王排铜钼矿的南侧,因此不属于《浏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中重点、禁止和限制三类开采区中的任何一类。
综合以上分析,本工程选址基本合理。
五、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1、生态环境
工程所在区域内由于山高人稀,雨量充沛,属水之源头,无大气和水质污染。区域内植被繁茂,生态环境良好,环境容量较大。
2、水环境
工程附近的小溪有三元洞小溪和无名小溪。根据现场踏勘和监测,这些小溪的水质较好,基本上未受污染。
3、环境空气
评价区域内无重要的气型污染源。矿区空气环境质量较好。
4、土壤
目前该地区土壤不存在污染问题。
5、声环境
区域内居民稀少,噪声源较少,无大型噪声污染源。因此,总体来说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六、建设项目“三废”排放及环保治理措施情况
1、气型污染源
拟建工程主要气型污染源为井下通风废气、选厂破碎和筛分产生的粉尘、尾矿库干滩扬尘以及运输扬尘。
⑴ 井下通风废气
井下通风废气由井下采矿量及开拓工作面的大小决定。井下通风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粉尘,以及少量井下爆破产生的CO和NOx。采场防尘措施主要有:① 湿式打眼;② 放炮喷雾洒水降尘;③ 个体防护如穿戴口鼻罩;④ 采场洒水防尘。以上措施在矿山实践生产过程中证明是可行的。
⑵ 矿石破碎、筛分粉尘
选矿厂的主要气型污染源为破碎和筛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选矿粉尘因被建筑物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主要对操作工人的劳动环境产生一定危害。对于矿石破碎、筛分工序产生的含尘废气,工程拟采用袋式干法除尘器。废气经过袋式干法除尘器处理后经排气筒排放,袋式除尘器效率大于98%。通过上述除尘措施后,可减轻对操作工人工作环境的影响。另外,本评价认为只要建设方加强除尘器的管理,确保集气罩的可靠,避免粉尘的无组织散失,破碎机和筛分机粉尘采用高效袋式除尘器处理后,可做到达标排放。
⑶ 尾矿库扬尘
选矿尾矿在尾矿库内堆存过程中会产生干滩。尾矿库干滩在有风天气会产生扬尘。其扬尘影响程度受干滩面积、尾砂细度、尾砂干湿程度的影响。拟建尾矿库堆存的尾砂粒度较小,在有风天气干尾砂较易被风卷起飘入空气中,污染空气环境。但因该尾矿库距居民点较远,且有山体阻隔,尾矿库扬尘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为解决尾矿库干尾砂的扬尘问题,建设方将加强尾矿库管理,合理调节尾矿管的排矿口,经常保持尾矿砂的湿润。另外,将及时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在可植被的地段(如尾矿库堆积坝外坡面覆土后)种植水土保持能力强、耐贫瘠的草本或蕨类植物,可有效地控制干尾砂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水型污染源
拟建工程主要水型污染源为采场井下废水以及选厂产生的选矿废水和少量的生活污水。
⑴ 井下废水
根据预测,矿山开采至+200m标高时的矿坑涌水量约400m3/d。矿井涌水和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390m3/d)一道进入井下水仓。经水仓澄清后,450m3/d作为井下生产用水,剩余的340m3/d打入选厂高位水池作为选矿生产用水,拟建工程中无井下废水外排。井下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悬浮物,类比本次监测坑探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水质,井下废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⑵ 选矿废水
选矿厂用水量为6000 m3/d(选厂处理能力1500 t/d,用水平均4m3/t原矿)。由选厂高位水池供应。选厂用水中有2200m3/d为选矿厂前澄清的尾矿水,有3390m3/d为经三元洞尾矿库澄清的尾矿库溢流水,有340m3/d为矿山澄清的井下废水,其余不足部分(70m3/d)来自选厂附近的三元洞小溪及周边的溪沟水。选矿废水回用率为93.17%。
选厂产生的选矿废水主要由精矿水、中矿浓缩溢流水、尾矿水和少量地面冲洗水等组成。选矿厂损失水主要为选矿过程的损失水和精矿带走水,共30 m3/d。因此,选厂产生选矿废水共约5970m3/d。其中有2200m3/d为选矿厂前澄清的尾矿水,在厂前直接回用于选厂;另外3770m3/d选矿废水随选矿尾砂一道通过管道、泵输送至选厂选厂西南面约500m处的三元洞尾矿库内,经尾矿库澄清后,产生尾矿库溢流水3390m3/d(损失水主要为尾砂带走水和尾矿库蒸发渗漏水,共380 m3/d),全部通过回水泵站返回至选厂高位水池回用于选厂,正常情况下无选矿废水外排,只有在雨季时有部分多余的不能回用的尾矿库溢流水经废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下游的三元洞小溪。
选矿厂的直接纳污水体为三元洞小溪。雨季时有部分多余的不能回用的尾矿库溢流水经废水处理站处理后,通过专用排污沟进入三元洞小溪,然后汇入南川河,再流经澄潭江、渌水后,最后进入湘江。
选矿废水经尾矿库澄清后产生的尾矿库溢流水中主要污染因子为悬浮物、CODCr和少量的重金属离子,类比郴州柿竹园矿的尾矿库溢流水,本工程产生的尾矿库溢流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
⑶ 生活污水
工程生活用水量为48m3/d,取自附近山上的溪水。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40m3/d。由于工程所用职工大多数为当地农民,矿山的厕所为旱厕,食堂的食物残渣多用于喂养猪犬,因此外排的生活废水主要是食堂的洗菜水。因其产生量小,经沉淀、隔油和化粪池处理后,其外排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3、固体废物
拟建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采场的井下废石和选厂的选矿尾矿。根据本次现状监测中固体废物的毒性浸出鉴别试验结果以及类比同类工程,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均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⑴ 井下废石
拟建工程产生的井下废石主要产生在矿山前期的开拓时期,此期间产生的废石主要用于工业场地的平整和尾矿库的修建。在生产营运期,采掘工作大部分在矿体中进行,因此,产生的废石量较少,每天产生废石量约400t,其中约100t直接用于采空区的充填,运出地面的300t废石堆放在主井口南面附近的废石堆场。
采场将在主平窿口南面附近建设废石场,占地面积约3.8 hm2,总有效库容约90万m3。废石堆场可满足矿山约6.1年生产期间的废石堆存量(包括预选块状尾矿的堆存)。废石场占地主要为灌木及茅草地,少量为林地,废石场地植被覆盖良好。废石场周边将修建撇洪沟,并在废石场下游建设档石墙。
⑵ 预选块状尾矿
粗碎后+30mm矿石将通过X射线分选机选出大约三分之一的废石,即产生约500t/d的预选块状尾矿,这些块状尾矿全部堆存于主平窿口南面附近的废石场内。
⑶ 细粒选矿尾矿
拟建选厂的尾矿产率为99.55%(对原矿),产生量为1493 t/d,全年492773 t。其中预选抛尾产生的块状尾矿500 t/d(165000 t/a),细粒尾矿993 t/d(327773 t/a)。其中细粒尾矿通过管道输送至选厂西南面约500m处的三元洞尾矿库内堆存。
三元洞尾矿库位于拟建选厂下游西南向一山谷内,距选厂约500m。沟谷总长约670m。东西走向,汇水面积约为0.55km2,占地面积约0.11km2,沟内无居民。
尾矿库初期坝坝顶标高330m,坝高33m,初期总库容63.72×104m3,有效库容38.23×104m3,服务年限1.9年(为选厂全部细粒尾砂的堆存)。初期坝顶以上采用粗尾砂上游法堆坝,堆积坝坝顶标高355m,尾矿堆高25m,总坝高58m,总库容194.24×104m3,有效库容165.11×104m3,属四等库,服务年限7.5年(为选厂全部细粒尾砂的堆存)。
考虑后期加高,初期坝上游坝脚至主沟308m标高之间沟内平缓段设置由碎砾石和土工布组成的排渗层。排渗层自下到上由40cm厚碎砾石(内设2根外包土工布MY150排渗盲沟)、400g/m2土工布组成,2根MY150排渗盲沟在初期坝上游坝脚接排渗钢管将渗水引至初期坝下游,排渗层总面积约1.23×104m2。
排洪系统采用排水井-排水隧洞型式:框架式排水井2座,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井内径均为3.5m,其中1号井高12m,2号井高18m;排水隧洞净断面2.4×2.4m,隧洞总长571m,隧洞进出口及围岩破碎段钢筋混凝土衬砌,排水井接隧洞将库区范围内降水和尾矿澄清水排往库外。
4、噪声
拟建工程噪声源主要有采场噪声和选厂噪声。
⑴ 采场噪声
采矿工程的噪声源主要在井下。采场噪声主要有爆破噪声,通风机、水泵等设备噪声,矿石运输等噪声。爆破噪声为瞬时噪声,强度一般为110~120dB(A);矿石运输噪声强度一般为70~80dB(A);通风机、水泵的设备噪声强度一般为85~100dB(A)。针对通风机、水泵等固定声源,主要采取基础减振、机房隔声、绿化消声等措施。经采取消声降噪措施后,各噪声源噪声强度可降低15~20dB(A),同时设置隔声操作间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个体防护,如配备耳塞、耳罩等,而且对通风机、水泵等固定噪声源,考虑采用整体隔音值班室和消声措施降低声源噪声。
⑵ 选厂噪声
选厂噪声源主要有破碎机、球磨机、筛分、砂泵等,噪声强度一般在85~105dB(A)之间。工程对这些噪声的处理主要采取基础减振、机房隔声、设置隔声间、绿化消声等措施。经采取消声降噪措施后,各噪声源噪声强度可降低15~20dB(A)。
七、本工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本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工程建设将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尾矿及废石堆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雨季部分多余的尾矿库溢流水外排对水环境的影响等等。建设方拟采取植被恢复、修建尾矿库和废石场、建设废水处理及回用系统等一系列治理和防护措施来控制污染和减轻污染。工程产生的“三废”通过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对当地的环境影响较小。
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本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建设方将重视项目建设中的水土流失的防治,认真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使工程基建中的弃土、弃渣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废石、尾矿等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并对建设中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把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正常工况时,尾矿库溢流水全部返回选厂回用,对三元洞小溪水质影响不大。工程在雨季外排部分经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的尾矿库溢流水,因其污染因子浓度低,水质较好,雨季少量的尾矿库溢流水排入三元洞小溪,对其影响很小。
工程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主要是其堆存将破坏被占土地上的植被,改变原有景观。因此,建设方将加强绿化,尾矿库、废石场服务期满后对其进行植被恢复,恢复其植被景观。做到这些措施后,尾矿及废石堆存对区域景观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尾矿库、废石场沿库场建设截洪渠,防止地面径流进入,避免尾矿及废石流失而污染环境。
营运期,尾矿库在干燥天气易起扬尘,其受风力、风向影响,对尾矿库周围空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设方将加强表面尾矿湿润控制,以减缓尾矿库产生的扬尘对区域空气环境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八、本工程存在的风险
对于采选工程来说,最大风险莫过于尾矿库、废石场垮坝对区域环境和附近居民造成的灾难性危害。本工程的主要风险源有:尾矿库垮坝、废石场垮坝和采空区地表塌陷以及尾矿库溢流水直排的风险。
通过对工程各个风险源项的原因进行分析,风险的发生和前期勘查、预防、生产过程中管理密不可分。生产中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风险一旦发生,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建设单位将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评价,并严格按照安全评价要求进行生产。
建设方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尾矿库、废石场进行设计、施工,将派专人对尾矿库进行日常管理,定期对尾砂库的运行情况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停产检查,做到完全避免尾矿库垮坝事故发生,确保尾矿库安全可靠地运行。
在工程营运阶段,特别是暴雨季节,加强对尾矿库的巡视以及外排废水的检测,保证废水的达标排放。
总之,建设方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施工、生产运营及日常管理和安全防护,所以本工程风险很小。
九、本工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环境效益
⑴ 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工程用地造成土壤侵蚀,植被的破坏。生态环境效益的损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 土壤侵蚀肥力损失;② 植被涵养水量价值损失;③ 生物量减少价值损失。
⑵ 水环境效益
工程在风险排污时有可能排放尾矿库溢流水,但该废水排放污染物浓度能达到国家标准。由于排出的废水水量较小,对下游区域水质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⑶ 空气环境效益
工程产生及排放的气体污染物主要为采矿产生的井下通风废气和选厂破碎筛分产生的粉尘以及尾矿库干滩扬尘。
无组织排放粉尘主要对操作工人造成影响,工人长期呼吸和接触这类有害物质将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造成损害。
2、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将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和生产,将刺激当地的经济需求,带动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电力、运输、服务等相关行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加速当地的经济发展。
项目在建设期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生产建设活动,将为当地劳动力市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安置社会富余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项目建成投产后又能解决当地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对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的建设将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认真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后,工程的建设对环境影响较小。
十、工程建设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为浏阳市靖源矿业有限公司浏阳市龙王排钼钨矿1500t/d采选工程。工程对国家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就业率有积极作用。本工程建设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工程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风险防范措施可行,其主要污染物选矿废水可以实现零排放,其它废水、废气也可实现达标排放,固废可得到有效利用和安全处置,噪声可做到不扰民,环境风险可得到较好的控制,工程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在认真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及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工程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的环境影响很小;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